不寒而栗

ㄅㄨˋㄏㄢˊㄦˊㄌㄧˋ

bù hán ér lì

解釋

天氣並不寒冷,卻一直發抖。形容內心極為恐懼。《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義縱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漢書.卷六六.楊敞傳》:「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慄。」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不寒而慄」。見「不寒而慄」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不寒而慄」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義縱自河內遷為南陽太守,聞寧成家居南陽,及縱至關,寧成側行送迎,然縱氣盛,弗為禮。至郡,遂案寧氏,盡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屬皆(奔)亡,南陽吏民重足一跡。而平氏朱彊、杜衍、杜周為縱牙爪之吏,任用,遷為廷史。軍數出定襄1>,定襄吏民亂敗,於是徙縱2>為定襄太守。縱至,掩3>定襄獄中重罪輕繫4>二百餘人,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餘人。縱一捕鞠5>,曰「為死罪解脫」6>。是日皆報殺7>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8>佐吏為治。〔注解〕(1)軍數出定襄:指定襄歷經幾次兵禍。數,音ㄕㄨㄛˋ,屢次。(2)義縱:?∼西元前117,西漢河東人。漢武帝時,其姊治瘉后病,縱遂獲官職。為官直法行治,嚴刑峻罰,不避貴戚。後因事犯武帝,被處死。(3)掩:拘捕。(4)重罪輕繫:重罪輕判。(5)鞠:同「鞫」,審問。(6)「為死罪解脫」:漢制,為囚犯私解刑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7)報殺:論處死刑。(8)猾民:奸刁的人。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寒而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寒而慄」原作「不寒而栗」。據《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載,義縱是西漢武帝時的一個官吏,他執法嚴厲,殺人無數,被司馬遷列為「酷吏」。義縱的姊姊是個醫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寵幸,義縱也從此踏上仕途。因為義縱執法不講情面,替朝廷鏟除了不少地方勢力,所以獲得賞識,官運一帆風順。義縱擔任南陽太守時,都尉寧成掌握關稅大權,所以為所欲為,沒人敢得罪他。義縱知道寧成的惡行後,就決定從此人開始好好整治南陽。寧成也知道義縱的手段強硬,不想得罪他,於是在義縱上任之時,帶領眾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義縱知道寧成只是想要拉攏自己,就對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後,義縱著手收集寧成犯罪的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人全部殺掉,財產也充公,致使當地的兩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義縱揭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為犯人開脫,全部處死,一天之內就處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即使天氣並不冷,竟都害怕得發抖起來。後來「不寒而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書證

01.《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源)02.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四:「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將見其不遡而僾,不寒而栗。」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4f06b9233f58ec866d31fd335e3920f 05e7821a6d9e636c1697057494e3347cc8e1d6f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