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o yán
虛構不實的傳聞。例聰明的人絕不聽信謠言。
民間流傳的歌謠。《後漢書.卷三一.郭仍等傳.贊曰》:「詩守南楚,民作謠言。」《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公聞荊襄諸郡小兒謠言乎?其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
謠言亦稱流言、蜚言、蜚語、讕言. 謠言一詞早期有民間反應的意思. 根據學者的看法,謠言也可能是針對公眾所關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種未經證實的解釋或理由. 進一步來說,謠言的講談是社會交換市場中,也許廉價,但卻珍貴的商品. 換言之,謠言牽涉到的是未經可靠來源證實的訊息,但我們可以更精確的說,謠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但缺乏可靠證據支持的陳述或信念. 謠言的傳布最初僅能以口耳相傳流傳,或是雜書、娛性節目,互聯網興起後,電子郵件和網誌網站等成了謠言最佳的流傳平臺. 隨著行動網路發展,這兩者又被即時通訊工具和社羣網站等有手機軟體或是手機網站介面取代. 另一種看法認爲,在中文語義中“謠言”更具有貶義性,往往不是依據事實,而是憑空想象或根據主觀意願刻意編造的傳言,製造這種傳言的行爲被稱作“造謠”,傳播這種傳言的行爲被稱爲“傳謠”. 由於謠言產生的根基不是以事實爲依據,其真實性無從談起,謠言往往會被真實的信息所揭露. 謠言的真實性往往值得商榷,有的謠言一開始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也有原本是真實的事物,但由於在衆人口中相傳,偏離了最初的版本,變成不真實的謠言. 例如一個很典型的範例是口香糖...閱讀更多
yáo yan
虛構不實的傳聞。《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既說都是虛誑,不用說就是我造的謠言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裡來的謠言,一回說,兩江制臺某天某天殺了十八個維新黨。」
MD5 | SHA1 |
---|---|
a2d67910621c238dd81c7e8f1059d513 | f98f3667b68516fadc350ade19e37a6abd242c2a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