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板

ㄏㄨˋㄅㄢˇ

hù bǎn

解釋

古代臣子覲見天子時手中所持的板子;亦作記事用的板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末腳拿笏板在旁邊寫了,拿到戲房裡去扮。」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笏 ,俗稱奏板、朝板、手板、手簡、玉板等,是中國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着的一塊弧形板子,並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東亞地區,上面可以記錄要參奏的內容或是君主的旨意,笏的用意亦有遮口穢,以表示對帝王尊敬的說法. 天子執圭,臣子執笏,這種禮儀開始於周朝. 《禮記·玉藻》載:“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最初笏用竹製成,後來用骨、牙或玉所製作. 文武大官品第不同,所持笏板的材質也不同. 後來也成為道教法器之一. 中國古代官員手持笏板乃是上窄下寬,笏板的長度規定是二尺有六寸,“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 ,算是一種備忘錄 . 唐朝規定,官員把笏板插在腰帶上,騎馬上朝. 明朝規定四品官以上執象笏,五品官以下執木笏 . 笏板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記載︰“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bf5c8f62e22755e6a23f5a420a2232f f805af8834e085fe772d261fa02deefbf96fe0a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