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ㄙˋㄈㄣㄌㄩˋ

sì fēn lǜ

解釋

佛教典籍。後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共譯,六十卷,屬印度佛教法藏部的律典。內容記載僧團戒律規範和制戒因緣,主要分成四部分,故稱為「四分律」。唐代律宗所依據的基本律典,唐代以後並成為中國僧團共同奉行的律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四分律》(,義爲法藏部的毗奈耶律),又稱《曇無德律》、《四分律藏》,共有60卷. 原為印度優波崛多後的曇無德部(法藏部)所傳的戒律 . 爲五部廣律之一. 曇無德是“法藏部”的梵文音譯,《四分律》由四部分構成,初分爲比丘戒,共21卷;第二分爲比丘尼戒和二十犍度中的前三個半犍度,共16卷;第三分為安居自恣等法,包括皮革犍度等十四個半犍度,共12卷;第四分為房舍等雜法,包括房舍犍度、雜犍度及五百集法、七百集法、調部毘尼、毘尼增一,共11卷. 相傳佛滅後,優波離尊者結集律法,分八十次誦出根本律制,再傳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末田地、優波崛多等五大尊者. 佛滅約百年,法正尊者用上座部律藏中之契同己見者,採集成文,前後四度結集,分為四夾,所以稱四分律. 《僧祇律》後記說“優波崛多後遂有五部名生”. 後由佛陀耶舍與竺佛念於長安共同譯出. 《四分律》是中國所譯律本中流傳最廣的佛教戒律. 中國所謂律宗,實指四分律宗. 北魏時,慧光律師判此律爲大乘,唐代道宣律師亦主張《四分律》通於大乘,且在《羯磨疏》裏找出五種理由來證明其說,更進一步建立三學圓融無礙說. 唐代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道宣撰...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4b5b230103dd03f91d8c46ffd8754ae f6e171467a89790ac655252972840405e05027d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