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yōng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例中庸之道
2.形容才德平凡。例雖然只有中庸之材,但他對公司的忠心是無人可比的。
3.《禮記》的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例〈中庸〉整篇所說的就是一個「誠」字。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3.禮記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將其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4.流行語。中間很臃腫。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來。」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 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孔伋. 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 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 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 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 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 而三字經 :「中不偏,庸不易. 」 《中庸》提出,“天”賦予萬物“性”. “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理”. 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道”. 《中庸》指出道對於人來說是各有不同的. 區別,調整各種不同的使命,使之成爲大家都遵守的原則,被稱爲“修道”,即“教”. “性”、“道”、“教”之論指出了人被“天”賦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 這也是全篇的宗旨. 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 「誠」...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b7bb924e51e8ffc577a39c4008aa4ea9 | f6560d87082ad359c0987070017242cab29890ff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