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

ㄉㄚˋㄗㄨˊㄕˊㄎㄨ

dà zú shí kū

解釋

位於四川省大足縣境的石窟。為唐、五代、宋所鑿造。窟內石刻包括了道、佛、儒之造像,而以佛教造像為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大足石刻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的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爲主,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爲著名. 大足石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1999年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其組成部分寶頂山摩崖造像、北山摩崖造像於1961年分別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尖山子摩崖造像),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於兩宋(960~1278年),明清時期(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羣,其內容爲釋儒道三教合一,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中的頂尖之作. 大足石刻羣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餘尊,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最爲著名和集中. 另外縣級16處重點保護的石刻,普聖廟、玉皇廟、峯山寺、麻楊村、光明殿、眠牛寺、鬥碗寨、陳家巖、玄頂村、楊施廟等10處安排人員夜間守護 . 寶頂山石刻位於大足城區東北15公里. 造像開鑿於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歷時70餘年. 創始人爲宋蜀中名僧趙智鳳. 寶頂山是佛教聖地之...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589163bc0d4c4069e3139bd50153e7d f5f8db4f3ddf33887db55d29568c625105094aa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