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

ㄌㄚˇ˙ㄇㄚㄐㄧㄠˋ

lǎ ma jiào

解釋

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的專稱。佛教約在我國隋唐時傳入西藏,與西藏原有的神教互相調和,形成喇嘛教。教派分為新、舊兩派。舊派身穿紅衣,也稱紅教,元中葉後漸衰;新派身穿黃衣,也稱黃教,現為喇嘛正宗。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有兩大弟子,達賴和班禪,其繼承者就叫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分別統治前藏和後藏,實際上達賴喇嘛才是真正的政教領袖。喇嘛教在元世祖時,曾被奉為國教。 △西藏佛教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西藏佛教的別稱。政治用語,始於明朝,盛於滿清,用以區別傳統中國佛教。參見「西藏佛教」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喇嘛教(Lamaismus;lamaism)是對藏傳佛教的一個不標準的民間稱呼. 喇嘛一詞原是對西藏藏傳佛教僧侶或上師的尊稱,如達賴喇嘛(ཏཱ་ལའི་བླ་མ་,藏語拼音:Dalai Lama). 不過,喇嘛教這個稱呼在藏語中和學術界被廣泛認爲是一個輕蔑語或貶義詞(即暗示這種宗教是喇嘛捏造,而非佛教) ,中國或相關當局打算棄用這一詞,“目前多采用藏傳佛教代稱喇嘛教” . 喇嘛,音譯自藏語bla-ma、lama,藏傳佛教術語,意為上師、上人,為梵文Guru的譯名. 為對佛教僧侶之尊稱,長老、上座、高僧之稱號. 中文( 漢文)喇嘛教一詞來源於“喇嘛”一詞,西藏佛教是由顯入密的大乘佛教,密教依止師尊第一,故被外人稱為喇嘛教. 有證據顯示歐洲語言中“喇嘛教”(Lamaismus;lamaism)一詞來源於漢文. 歷史上,“喇嘛教”一詞被用來描繪: *藏傳佛教; *密宗; *流傳於卡爾梅克人與布里亞特地區的藏傳佛教. 唐代以前未見西藏佛教於中國史籍. 其地原有一種薩滿信仰,藏人稱為苯教(Bon). 到藏王松贊乾布時,先與尼泊爾公主通婚,再娶唐之文成公主,兩位公主始將佛法經像,隨往西藏...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b915e8ec5b4ea8cbd5624af7d99091e f50872e5d57bc4739a45fb137068c6a93be3d16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