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 kǎn lóu
位於臺南市的古蹟。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為荷蘭人所建,原稱為「普魯民遮城」,是荷蘭人商業及行政中心。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設府署於此。後經戰亂、地震,屋宇傾毀,只有城牆堅固如昔。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例去年我曾到赤嵌樓憑弔古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位於臺南市民族路的古蹟。創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此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本稱為「普魯民遮城」,是荷蘭人商業及行政中心。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便設府署於此城。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朱一貴之役,樓門曾被破壞,後亦迭遭災禍,致使屋宇傾毀,然城牆卻依然堅固如昔。光緒十二年在此樓中央建文昌閣,西南隅建海神廟。今道路入口處,存有一對石獅,城樓下方有一排碑林,由九隻贔屭駝著,碑文為乾隆皇帝親撰,石碑四周有龍紋浮雕,甚為別致。樓本身建築亦精巧可觀。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也作「赤崁樓」。
赤嵌樓,又作赤崁樓,位於臺灣臺南府城. 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於赤崁行省興建之歐式城塞,又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意謂省城),在地人稱為「番仔樓」,曾為全臺灣島的商業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廟宇,包括海神廟、文昌閣. 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 ,終成今日樣貌. 因此,所稱赤嵌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 今列為國定古蹟. 早期的臺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臺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臺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新港社的領地. 明代中葉. 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臺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與臺灣原住民皆深受其騷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接觸. 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漁業、商業等目的而移居到臺南,在一鯤鯓、北線尾沙洲一帶逐漸形成聚落. 赤崁一帶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聚集,明代張燮在《霏雲居續集》記載,明朝水師軍官趙秉鑑意圖謀反,他當時以臺灣為根據地,並約在1617年於赤崁首次築城. 後來的西班牙地圖標註此地為「漢人漁民與...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f75c91d4974ac38eb7c739f755c65ddd | f4e9e1d7f5806bd9053d9f987e83bae3ea1f913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