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ㄊㄞˋㄕㄤˋㄍㄢˇㄧㄥˋㄆㄧㄢ

tài shàng gǎn yìng piān

解釋

書名。宋代李昌齡傳,一卷。假借太上之旨,宣揚天道獎善懲惡,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惠棟有注,俞樾纘義。為近世中國民間最流行的善書之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太上感應篇》,作者不詳,中國道教善書,託稱太上老君所授,是流傳最廣的善書. 其內容主要取自於東晉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起源時間不詳,最早可知的記錄來自於南宋. 《太上感應篇》文句多取自東晉葛洪《抱朴子》「對俗」及「微旨」兩篇,全文1277字,分總論、善行、惡行和結論4部份,共列舉22項善行,155項惡行. 《太上感應篇》最早見於宋代的文獻. 南宋李石於1164年把《太上感應篇》收入他編輯的《樂善錄》中. 名儒真德秀曾為《太上感應篇》作序,宋理宗在篇首御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並協助其出版與流通. 《太上感應篇》為後人編寫善書的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 《太上感應篇》在漢傳淨土宗信徒之中也非常盛行,如印光法師、淨空法師等人,都曾提倡過此書. *《太上感應篇箋註》 *《太上感應篇彙編》 *《太上感應篇直講》 *中村元等著,餘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臺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第三篇第三章第一節,「民間宗教的經典」,頁680-702....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c69d10e2bf78eea23e1f7b92ef1715f f2d3a5247e36c77262dc12dab6745cfadc794b5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