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

ㄏㄢˋㄗㄨˊ

hàn zú

解釋

以華夏為主幹的族稱,為我國五大民族之一。漢時包括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百越系及其他種族;漢代以後,又以居住中原的漢族為主,漸與鄰近的種族融合。因兩漢國勢強盛,遂稱為「漢族」。中華民族是由漢族與滿、蒙、回、藏各民族的人民融合而成。 △華族、中華民族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以華夏為主幹的族稱,為中國五大民族之一。漢時包括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百越系及其他種族;漢代以後,又以居住中原的漢族為主,漸與鄰近的種族融合。因兩漢國勢強盛,遂稱為「漢族」。也稱為「華族」、「中華民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漢族,是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和臺澎金馬等地的一個主體民族 ,屬於東亞人種 ,在世界其他地區亦有分佈. 緬甸的果敢族、越南的艾族和明鄉人,也屬於漢族的分支. 漢族總人口約14億,佔世界人口約18%,以人數而言,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單一族羣 ,然而中國大陸漢族總和生育率低於世代更替水平 . 古代漢族自稱中國人 、漢人 、漢 、唐人 、華人 、秦人 ,漢族通常被認爲是上古傳說炎帝與黃帝兩個部落的後裔 ,故今又稱炎黃子孫. 其他民族對漢族的稱呼有Han Chinese、Китайцы(契丹人)、漢族(한족)、漢民族等等. 漢族作為一個族羣,直到漢朝纔有了“漢人”一名. “漢人”得名於漢朝,最初本意是指“漢朝之人”,而漢朝則得名於漢水. 但在漢朝早期,因為秦朝的強大影響,匈奴也將漢朝時的中國漢族人稱作“秦人 ”,漢朝及匈奴將當時中國漢族人統稱爲「秦人」或「漢人」 ,「漢」作為族稱最終爲中國漢族人所接受. “漢”作為漢族的族稱應不晚於南朝初期 . 唐朝在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的交往中自稱為“漢” 、“漢國”,邊界稱為“漢界”,其人民稱為“漢人” 、「漢民」 ,也可稱為「華人」 . 到近代19...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5c92128ab9c293f8995abd4626aa176 f11b6f4193efab98830804fb2668a1b49420852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