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

ㄔㄨㄥˊㄨˇ

chóng wǔ

解釋

陰曆五月五日。參見「端五」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端午節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 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後以紀念屈原,有人稱其為詩人節(有些地方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與新春、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琉球羣島、朝鮮半島、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端午節源於中國古代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雖然現代端午節常被視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與吳國忠臣伍子胥的節日,但不少習俗在之前即已流傳,且不少學者如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認為這個習俗可能起源自吳越族 . 如果從時間和史籍上考證,則首推紀念伍子胥說,最直接的記載是東漢曹娥碑上的記載的當地鄉民五月紀念伍子胥的活動:「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 ,以及據吳越春秋中的第五章-夫差內傳所記述,伍子胥是被夫差賜屬鏤之劍自殺後,用鴟夷之器(一種革制酒器)裹了軀體投入江中 ,這與糉子的形象特別符合. 伍子胥在吳越也被視爲濤神. 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dd64dcd213de7114db59807aa6204d5 f014b77acefb83f2a092cfc3d9b46e837c487f2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