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特琴

ㄌㄨˇㄊㄜˋㄑㄧㄣˊ

lǔ tè qín

解釋

樂器名,彈撥樂器。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之總稱。為英語Lute的音譯。其構造面平背駝,形似被剖成兩半的西洋梨,琴弦由四條到二十條不等。西元十四到十七世紀間相當流行。後世的梨形樂器如曼陀鈴等,均屬魯特琴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魯特琴,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絃樂器. 一般這個詞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在這個時期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廣義的樂器分類中,把類似的樂器統稱爲“魯特屬”,此時就不限於年代國別,因此吉他、中國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內. 歐洲魯特琴上可以演奏和絃、旋律、跑句、各式各樣的裝飾音,甚至對位樂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獨奏樂器,也可用於重奏中,技藝嫺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采的效果. 只不過較難彈奏. 據考證,歐洲魯特琴和近東的oud都源自同一祖先烏德琴. 魯特琴lute和oud都派生自阿拉伯語的al ud,意思爲“木頭”. 雖然最近Eckhard Neubauer的研究證明 ud可能是波斯名rud的阿拉伯語化,原意爲弦、絃樂或者魯特琴. 歐洲的魯特琴,在圖書中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的Cantigas de Santa Maria,大致上來說,中世紀的魯特琴無論在外型、演奏技法、乃至於音樂都與他的阿拉伯祖先十分接近,僅有五組琴絃,用羽毛製成的撥子彈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直到15世紀末,歐洲的魯特琴纔有它特有的發展,主要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054ae36b0c1a14f7d549f764cdf1649 ee5b18b2ab9732e31d719f215bdccc2b6e382df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