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yàn lè
1.安樂。《詩經.小雅.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2.追逐宴飲酒色之樂。《漢書.卷一○.成帝紀》:「其後幸酒,樂燕樂。」唐.顏師古.注:「燕樂,燕私之樂。」唐.韋應物〈樂燕行〉:「良辰且燕樂,樂往不再來。」
燕樂又稱為宴樂或讌樂,是指在東亞宮廷宴會所用的音樂,與禮儀用音樂雅樂相對. 燕樂包括聲樂、器樂、舞蹈、百戲等. 隋朝統一以後,邊疆各民族和中原的音調融匯,宮廷燕樂中均以法曲為主,後製定了《七部樂》:一、《清商伎》;二、《國伎》;三、《龜茲伎》;四、《安國伎》;五、《天竺伎》;六、《高麗伎》;七、《文康伎》. 隋大業中(公元605-618年間),增《疏勒伎》和《康國伎》,同時將《文康伎》改爲《禮畢》,改《國伎》爲《西涼伎》,遂成《九部樂》. 唐初宮廷樂舞繼承隋制,《九部樂》基本保持原貌. 公元618年時,已將歌頌唐朝興盛的《燕樂》列爲首部,去《天竺》,增加《扶南》,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宴羣臣,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樂》. 除其中兩部樂舞,即《燕樂》、《清商》屬中原漢族風格,其餘八部均以地名、國名爲樂部名稱,是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樂舞. 舞者服飾均爲美化的民族服裝. 經過宮廷的整理,有一定的演出制度與規範,所有樂曲及樂工人數、服飾,所用樂器及採用何種歌曲、舞曲、解曲等, 均有所規定. 到了唐玄宗(公元712-756年)的時候,又根據表演方式,分爲《立部伎》和《坐部伎》. 《立部伎...閱讀更多
yàn yuè
1.燕飲時所用的音樂。《周禮.春官.鐘師》:「凡祭祀饗食奏燕樂。」
2.俗樂。唐代以先王之樂為雅樂,新聲為清樂,合番部為燕樂。
MD5 | SHA1 |
---|---|
3a362f1c644bd0e98cb395a5d4385638 | ec90402ebb6d87bc4f5945fe9fa050c5dcf9b74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