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

ㄒㄧㄝˋㄒㄧㄝˋ

xiè xiè

解釋

病名。中醫上指一種腸病。泄為大便多水而不凝結的排出,瀉指大便稀清如水,迅速排出。多因腸道功能不佳,使糞便含大量水分的疾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腹瀉(俗稱拉肚子,廣州話俗稱肚屙,臺語俗稱漏屎,中醫稱之爲泄瀉,diarrhea, diarrhœa來自,包含兩個字根:「διά /dia,經過」,以及「ῥέω/rheo,流動」)的定義是在24小時之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而且排便三次以上,症狀常持續好幾天而且可能因為體液流失的關係而產生脫水現象. 如果脫水的情形繼續惡化,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排尿量減少、膚色蒼白、心跳過速、或者對外界刺激反應不佳. 另外,對以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軟便可能是正常的現象 . 最常見的原因為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腸胃炎」. 主要是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喫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途徑傳染. 另外也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其中一個表現. 非感染性原因例如:乳糖不耐症、發炎性腸道疾病、藥物、大腸激躁症、急性中毒等因素 . 另外依症狀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腹瀉(小於兩周)、持續性腹瀉(二至四周)、慢性腹瀉(大於四周) . 急性水樣腹瀉其中一個原因為霍亂弧菌感染. 出血性腹瀉,也就是糞便中帶血,又稱為「痢疾」...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bf7fe3eae6b630bdb22f27d4ce1efb1 ec767819d0a75e9c18bd76342dd5c1ae5776134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