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qí lǎo
老人。例透過地方耆老的講述,讓我們更加了解家鄉的風土民情。
老人,多指德高望重者。《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郡有官吏、僧道、耆老。」
耆老,一般指代德高望重的長者,於先秦時代多指爲擁有一定道德品行並地位顯要的長者. 據《說文》、《爾雅》所解釋,“耆”字可理解爲長、老之意. 《禮記》更爲細化,規定六十歲纔可稱耆. 耆老一詞有數種近義詞,如“耆艾”、“耆耇”等. 三代初中期,有年老的長者,地位顯貴德行出衆,但是不爲官員,多被尊稱爲耆老. 他們多在君主需要時提供一定的政見,不參與平時的行政事務. 後因商周時期的社會結構變遷,耆老一詞被用於指代廣義上的老年人,本身意義被“國老”一詞所取代. 周代時耆老除廣義範圍的老年人,可特指爲因國事而死的人的長輩. ...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d3eb2ca8c251e85dba4764d769b157b5 | ec73d9ba5b6f679aed2e03e2dc80abcb5bae074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