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頂至踵

ㄇㄛˊㄉㄧㄥˇㄓˋㄓㄨㄥˇ

mó dǐng zhì zhǒng

解釋

比喻不辭辛勞,捨己為人。《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也作「摩頂放踵」。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摩頂放踵」。見「摩頂放踵」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源,提供參考。《孟子.盡心上》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1>兼愛2>,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注解〕(1)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2)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書證

01.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02.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不能歷丹鳳,抵濯龍。」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06d3b1520441e883e49310b0b7da676 eb63b6123e3b7feb4d1c567a7345ab8a3e22452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