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

ㄙㄢㄐㄧㄣˋ

sān jìn

解釋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戰國策.燕策三》:「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三晉,原是戰國時期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後演變爲山西省的別稱. 春秋時期的晉國領土,被戰國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所瓜分,史稱“三家分晉”. 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爲三晉. 三晉成爲地理名詞,指趙、魏、韓三國故地,見於《後漢書》〈馮衍列傳〉:“龍門之陽,三晉之路,西顧酆鄗,周秦之丘,客觀之墟,通視千里. ” * 三家分晉 *三輔 *三吳 *三河 *三蜀 *三魏 *三巴 *三秦 *三湘...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d483ab2735a2872e093e40b351efb78 e90f57a50e7de71c071217bd278cebd6a008daf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