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tài yǎ zú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其傳統祖先起源於大霸尖山及瑞岩分布面積廣,主要分布於新北市烏來區,宜蘭縣太平鄉、南澳鄉,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臺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傳統有文面風俗。繼嗣法則採父系,超自然存在統稱「烏林」(Utux),有祖靈信仰,其觀念認為人死後,靈魂會通過彩虹橋前往祖靈所居之地。
泰雅族(泰雅語:Atayal),清代稱為黥面番或王字頭番 ,為臺灣南島民族的一支. 其分佈區域橫跨宜蘭縣、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與南投縣,佔臺灣中北部三分之一的山區,其中包括和平溪、南澳溪、蘭陽溪、大漢溪、中港溪、後龍溪、大安溪、大甲溪、北港溪與濁水溪等溪流的主流與支流流域.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與粟野傳之烝合撰的《臺灣蕃人事情》中,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七族與平埔族,並首先以「アタイヤル」(羅馬字:ATaIYaRu)為泰雅族族名. 四十四年(1911年)臺灣總督府蕃務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報告書中,使用「Taiyal」作為泰雅族的官方族羣名稱. 大正四年(1915年)出版的《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書內將霧社蕃、韜賽蕃、太魯閣蕃與木瓜蕃自泰雅族分出,另外稱為「紗績族」. 昭和十年(1935年)移川子之藏於《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一書中,將泰雅族依傳說中始祖起源地分為賽考列克(Sekoleq)、澤敖列(Tseole)與賽德克三系統. 賽考列克系統傳說始祖起源...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deb37f7a9595d4796d338e305f3977c1 | e8ca9643236799a6d585913bca6bc2d69bda022f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