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

ㄨㄞˋㄑㄧ

wài qī

解釋

帝王母親或妻子的親族。中國有些朝代因為外戚的干政而導致國勢衰微,甚至滅亡。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帝王的母黨和妻黨。《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文選.羊祜.讓開府表》:「今臣身託外戚,事遭運會。」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外戚亦稱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孃家的人. 戰國時期的秦國,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攝政,任用弟弟們穰侯、華陽君及族人向壽等,開中國以外戚干涉朝政之先河. 當皇帝年幼時,外戚往往干政擅權,其中尤以漢朝為烈. 漢武帝晚年立小兒子劉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鉤弋夫人自盡,就是為防外戚專政. 漢哀帝、漢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繼把持朝政,釀成王莽代漢的結局. 《漢書·外戚傳贊》:“夫女寵之興,由至微而體尊,窮富貴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禍福之宗也. 序自漢興,終於孝平,外戚後庭色寵著聞二十有餘人. 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太后四人而已……其餘大者夷滅,小者放流,烏噱!鑑茲行事,亦已備矣. ” 中國歷代朝政不乏外戚參與朝政的情況,但外戚干政之利弊常因皇權、宦官、士閥之間爭權招致歷代政權不穩危害社稷安定而為後世批判,有些外戚干政亦會伴隨後宮干政情況;明朝雖嚴令限制外戚干政但仍難以有效遏止宦官擅政;清朝前期則是嚴格限制外戚與宦官擅政. # 西漢漢惠帝、西漢前少帝、後少帝劉弘時期,呂后一族外戚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0c2e89eac10e70bd8f5d281f135eb69 e679389612aa1f148a6a1cda5ea3ca0e12934f1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