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

ㄧㄚㄙㄨㄟˋㄑㄧㄢˊ

yā suì qián

解釋

農曆除夕時,長輩給晚輩的錢。有為對方求福求壽的意思。他將每一年收到的壓歲錢存起來,數目頗為可觀。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舊俗於除夕尊長給小孩的錢,稱為「壓歲錢」。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以綵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也稱為「押歲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壓歲錢,又稱壓年錢,中國南方、港澳、客家語人羣稱為利是或稱為軋年錢(俗寫作踅年錢、硩年錢、磧年錢、矺年錢,馬祖話:taʔ7-huoɪ5-tsieŋ2/軋歲錢),閩南語稱硩年錢(Teh-nî-chîⁿ) ,是指新春時長輩送給未成年或未婚晚輩的紅包. 比如在香港、新馬,未婚的成年人也可以收到長輩的紅包. 宋朝壓歲錢叫作「隨年錢」,按小孩的年齡來發. 另有一種特別的隨年錢,宋朝後妃在年關近時要準備「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獻給皇子、皇女,掛在牀頭以鎮壓邪祟,祝皇子、皇女活到一百二十歲;這也是「喫百二」的來源. 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始於清朝,《清嘉錄》記載:「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獻,謂之『壓歲盤』. 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 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 」清代兒童慶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曰“壓歲錢”. 至中華民國,又曾流行以紅紙包100銅元,代表“長命百歲”以示祝福. 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祟”(ㄙㄨㄟˋ,音同“歲”),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都嚇到大哭起來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0d6b27ee8d42eac2fc878070e2ca60b e5ea4b0f1910c818a91a804c45a371b942e07d4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