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按

ㄒㄩㄣˊㄢˋ

xún àn

解釋

明永樂年間派遣至各地巡察的御史。三年一換,職權與漢代的刺史相同。清初沿襲舊制,後廢除。巡按御史、欽差巡按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到各地視察。《新唐書.卷四十八.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縣。」

2.職官名。明永樂年間派遣御史至各地巡察,稱為「巡按御史」。三年一換,職權與漢刺史同。清朝初因之,後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巡按,原本指巡行各地,按考視察. 《新唐書》百官志:“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 ” 巡按是明、清職官名,全稱是巡按御史,明成祖永樂年間,派遣御史至各地巡視政情,稱「巡按御史」,簡稱巡按,職權似漢朝之刺史. 《日知錄》:“漢之刺史,猶今之巡按御史;魏晉以下之刺史,猶今之總督;隋以後之刺史,猶今之知府、及直隸知州也. ” 明代之巡按御史由監察御史中選出,最先由都察院挑選出兩名候選人,再由皇帝欽點並重點面談. 每年八月巡按出巡天下,除去路途時間,以一年爲期限. 許帶書吏一名、人吏兩名,必須同行,不許單獨行動. 官制七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特權,“察吏安民之效,已見於二三百年者也. ” 清初沿用明制,但巡按御史均系漢人擔任,滿人與蒙古人未能介入,多受滿人權貴質疑. 又“多受屬員獻媚,參劾無聞”,是以屢有興廢. 順治十八年(1661),永久廢除巡按御史制度,這使得地方權力制衡的架構被打破,總督、巡撫權勢趁機坐大. 康雍乾時期,屢有臣僚奏請恢復巡按制度. 清政府則通過密摺制,試圖彌補巡按御史廢除後地方大吏監督缺失的負面影響,但終究是皇帝一人難敵全國性貪腐. 乾隆中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f658d2fdebac9436e01bee6f00b7970 e5a3519033fcc323e96ba7836c44e908d16e544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