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踘

ㄘㄨˋㄐㄩˊ

cù jú

解釋

一種古代踢球遊戲。參見「蹴鞠」條。《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處後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嘔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蹴鞠( ,注音符號:ㄘㄨˋ ㄐㄩˊ ),亦稱「蹋鞠」,翻譯爲現代漢語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是現代足球最早的形式,現代足球正是由蹴鞠所演化而來,國際足球協會在2004年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山東. 蹴鞠始於戰國時代,在唐朝開行. 唐朝大詩人李白有古詩曰:「鬥雞金宮裏. 蹴鞠瑤臺邊. 」 宋代陸遊有詩云:「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 蹴鞠是一種以腳擊球的運動,相傳最早是中國的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發明 ,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戰國時代,大部分學者認為蹴鞠起源於戰國的齊國(現今山東臨淄),本為軍訓之用,進而演變為遊戲. 漢代名將衛青、霍去病率軍駐守邊疆時,曾閑時蹴鞠. 蹴鞠運動也見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東亞國家. 中國最早記錄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國策》. 《戰國策·齊策》記載: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東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蹴鞠運動之所以能在齊國流行,其主要原因為,時戰國時代兼併劇烈,城市居民也要應徵從軍,從事蹴鞠運動有增強體質以適應軍事需要的性質,自然...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57257317e0466d0041bf322ac19e41a e47c045ca3c86c4bd183aa902fe4e1ce65adb1d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