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guāng diàn zǐ
足夠高頻率的光照射物質後,由於光電效應而激發釋出的電子。應用產品有光電管、太陽能電池等。見「光電效應」條。
光電效應(英語:Photoelectric Effect)是指光束照射物體時會使其發射出電子的物理效應. 發射出來的電子稱為「光電子」.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裏希·赫茲發現,紫外線照射到金屬電極上,可以幫助產生電火花.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論文《關於光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給出了光電效應實驗數據的理論解釋. 愛因斯坦主張,光的能量並非均勻分佈,而是負載於離散的光量子(光子),而這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組成的光的頻率有關. 這個突破性的理論不但能夠解釋光電效應,也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 由於「他對理論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愛因斯坦獲頒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研究光電效應的過程中,物理學者對光子的量子性質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響. 除了光電效應以外,在其它現象裡,光子束也會影響電子的運動,包括光電導效應、光生伏打效應、光電化學效應. 根據波粒二象性,光電效應也可以用波動概念來分析,完全不需用到光子概念. 威利斯·蘭姆與馬蘭·斯考立(Marlan Scully)於1969年使用半經典方法證明光電效應,這方法將...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a109b1d3cd5db63e6a3063f8f4894417 | e324f4e096c20a1dcf5fa4550b79458f348c927d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