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

ㄅㄣˇㄉㄧˋㄖㄣˊ

běn dì rén

解釋

居住在當地的人。如:「聽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開典當行鹽,就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親。」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本地人,又叫當地人,在城市中指長期生活在當地的居民. 相對於「外地人」,「本地人」在生活於同一個地方中的人羣使用時一般不帶有任何含義,但與外地人交談時使用,則會被認為有歧視、貶義色彩. 在語言學裏,則指使用本地語言或方言作爲第一交際語言的人. 城鎮居民都認為是紮根於當地,承襲當地的語言、文化與習慣等,但市政府往往將城市轄下的農村人列為外地人,因此大多數自稱本地人的都是市區居民. 本地人與外地人始終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所謂的定義並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 大多數城鎮居民並不接受本地文化摻入過多的外地文化,或者說過多外地人聚居,認為會破壞當地的風土文化,最直接的是衝擊本地的方言地位. 通常西藏、新疆往往不以本地人自居而以民族劃分,而分為藏族人、維吾爾族人、漢人. 在臺灣日治時期之前即達臺灣的居民稱為「本省人」,廣義包含閩南人、客家人、臺灣原住民. 該詞相對於外省人,在1945年國民政府統治臺灣以後纔出現,1949年國民黨政府帶領大量外省人來臺. 由於新一代對省籍的意識較模糊,大多數臺灣生活的人都自稱「臺灣人」,不太區分本省與外省. *永久居留權 *定居 *外地人 *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ed63ec873450e6c2e95cd86ab5adb72 e2351fbab84fdfb39251a7af01d39a969a3d444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