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紅耳赤

ㄌㄧㄢˇㄏㄨㄥˊㄦˇㄔˋ

liǎn hóng ěr chì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憤怒、激動或害羞的樣子。他講到憤慨之處,激動得臉紅耳赤,久久不能平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情緒高亢或極害羞的樣子。如:「哪怕是吵得臉紅耳赤,也不會改變他們同學間深厚的友誼。」《紅樓夢》第一九回:「一面看那丫頭,雖不標致,倒還白淨,些微亦有動人處,羞的臉紅耳赤,低首無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義參「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源,提供參考。《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下》黃先之問「子文」「文子」二節。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子文1>卻三仕三已2>,略無喜慍3>。有些小所長,便不肯輕以告人,而子文乃盡以舊政告之新尹。此豈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係累,便脫洒不得,而文子有馬十乘,乃棄之如敝屣然。此亦豈是易事!常人豈能做得?後人因孔子不許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為未足道,此卻不可。須當思二子所為如此高絕,而聖人不許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盡仁。就此處子細看,便見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體段實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注解〕(1)子文:鬥穀於菟(ㄨ ㄊㄨˊ),鬥為其姓,穀於菟為其名,字子文,春秋時楚國公族,生卒年不詳。楚成王時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於國政,雖三仕三已,喜怒不形於色,孔子謂之忠。(2)三仕三已:三次任職為官,又三次被免職罷官。(3)慍:音ㄩㄣˋ,怨恨。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紅的樣子。

書證

01.《紅樓夢》第一九回:「一面看那ㄚ頭,雖不標致,倒還白淨,些微亦有動人處,羞的臉紅耳赤,低首無言。」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134d95d0b4cfd080129e4479c9c1186 e08b80514a2c666f9933c454e88ee7d6484107b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