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榜

ㄈㄨˋㄅㄤˇ

fù bǎng

解釋

舊時鄉會試因名額限制,未能列於正榜而文字優良者,於發榜時別取若干名,列其姓名於正榜之後,稱為「副榜」。《明史.卷六九.選舉志》:「是時,會試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監者亦食其祿也。」也稱為「副貢」、「副車」。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副榜,有時也可稱乙榜(不能和鄉試的別稱混淆),是中國和越南科舉的一種出身. 明清時期,鄉試副榜是貢生的一種來源,又稱副貢;明朝永樂年間曾設會試副榜,之後時設時停. 清朝沿襲,會試副榜到康熙三年停罷,雍正、乾隆年間又有模式相近的「明通榜」;鄉試副榜則行至清末. 阮朝明命十年(1829年)庭試(殿試)始設副榜,又稱乙榜. 庭試三期皆得十分以上的貢士爲進士,某期得四分至九分,其餘二期皆得十分以上的貢士爲副榜....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6e796bbf83e28dcc1a31aa9fa752487 df7781942acc6c1e357f4baf066cf2e8b154c12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