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

ㄅㄟㄍㄜˊ

bēi gé

解釋

為了經濟上或政治上的理由,對於個人或團體進行集體抵制。§英boycott為了凸顯反對立場,在野黨決定杯葛這個議案。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英國職業軍官杯葛上尉(Charles C.Boycott,西元1832~1897)的姓氏,後引申為集體抵制之意,在政治和商業領域都可使用。杯葛上尉退役後,受雇擔任梅佑郡農場經理。西元一八八○年與愛爾蘭梅佑郡農民土地聯盟談判,農民要求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田租,杯葛上尉拒絕;因而受到農民嚴重抵制,以致他招募不到人工,牲畜被驅散,農田被破壞,最後不得不屈服。集體抵制是愛爾蘭民族主義領袖巴奈爾領導的愛爾蘭獨立運動中的一種行動策略。由於杯葛上尉是第一個犧牲者,故後人遂以「杯葛」為集體抵制之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在商業領域上則稱為不買運動,是指聯合抵制某個個人或公司,甚至是國家的集體行為. 通常普遍由於被杯葛者被認爲做了不道德的行為,而具體行動則包括拒絕參加與被抵制者相關的活動等. 更嚴厲的抵制則包括拒絕各種形式的貿易往來,這種杯葛運動則通常被支持者稱爲“禁運”. 這種不道德可以用任何語言來說明,也不一定是普遍的. 一次杯葛根據時間長短和範圍不同,可能更傾向於使冒犯者在精神上感到羞恥,而不是在經濟上懲罰他們. 如果是長期和廣泛的,杯葛就成爲道德的消費戰術之一. 中華民國( 灣)及港澳地區常用的“ ”一詞譯自英語“boycott”,源自英軍退役上尉查爾斯·杯 . 當時查爾斯無法僱傭任何人收割農作物,直到愛爾蘭聯合主義者和英軍志願為他服務,但有時甚至需要7000個護衛來保護他,而最後也被迫離開了愛爾蘭. 由於杯葛是這場事件的第一位受害者,於是集體抵拒就被稱為「杯葛」. 雖然直到1880年才發明杯葛一詞,但其實踐卻可以至少追溯到1830年,當時美國全國黑人大會鼓勵抵制奴隸生產的商品. 其他的實踐有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公民權運動中進行的抵制;美國農場工人聯合會組織的對葡萄和生菜的抵制;在美國...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ab5618098985a47261f8d26894301bd dbc0f00fd425484fbbaa17640a5e6bdbd897329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