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luò kè fēng gé
歐洲十六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初流行的反古典主義藝術新風格。打破文藝復興以來均衡、細緻的風格,採取曲線、不對稱的構圖設計,強調力與動作的表現。其壯麗、奔放的風味,正反應當時歐洲君主炫耀奢華的心態。在建築上,多採用橢圓形空間及具多彩的裝飾和雕刻品,以義大利建築家貝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為其代表。美術、雕塑則重視光線的戲劇效果和人物的動感,代表人物有魯本斯、林布蘭。巴洛克音樂在音樂史上,是指十八世紀中葉的歐洲音樂,重視即興創作與聽眾一體的混同效果,具繁富的細節和對比。當時為教會及貴族演奏的小型室內樂團,開後來大型管弦樂的先河,而西洋歌劇也在此時稍具雛形,代表音樂家有韓德爾、巴哈等。
巴洛克藝術簡稱巴洛克(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歐洲17世紀時的一種藝術風格,一開始是意大利戲劇的一種誇張表演技法,因為其營造張力、緊張、繁瑣、恢宏的效果俱佳,不久就在文學、舞蹈和音樂等其它領域被使用,這個風格在進入了彫塑、繪畫、建築領域之後在短時間內收穫了巨大的正面反響,並且成功反超原始的戲劇領域,成為現今巴洛克的代表. 巴洛克風格明顯的作品全部都大量使用金色、浮誇裝飾、但又不喪失莊嚴肅穆之感,達到了華麗與內斂的平衡狀態,以法國的凡爾賽宮為其藝術巔峯. 巴洛克風格的流行與天主教會的積極鼓勵有關,1600年開始爲了迴應當時興起的宗教改革,教會以羅馬和梵蒂岡為中心,在特倫託會議上官方規定藝術應當直接地、充滿感情地表達宗教主題,透過絢爛豪華的造型美、彫琢美、具象美來反擊以樸素簡單為主旨的基督新教勢力,以便達到拉攏信徒、增加人數的目的. 隨後這門藝術風格在各個天主教國家開花結果,法蘭西王國的路易十四尤其喜歡巴洛克,並把此藝術深深植入其宮廷禮儀之中,帶有前庭、大樓梯、豪華的會客室、藝術收藏室、和金葉窗花及欄杆的建築被創造出來,這引當時歐洲君王和貴族的極大羨慕,成功讓觀看...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e78106a3c86b5fe16d9c710496bb83e6 | dba51daeb857b233600d9e1bc549756d5d5b9062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