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sī tuó hán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來此世間一次,便可證得解脫。斯陀含可分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趨向斯陀含果的境界。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是部派佛教修行的位階、果位名稱,意爲一還果,是沙門四果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初果、預流果),此之後則為阿那含(三果、不還果). 斯陀含為梵語,翻譯成漢語、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隻會在天界與人間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 得一來果的聖者,又稱家家(kulaṃkula).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 ,因此得斯陀含果的聖者,不會投生三惡道,其定力與修行也不會退失,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就可以得到解脫. 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此稱為「證果」,無論是漸修(逐漸提升修行成效)或頓悟(修行上有大幅斬獲)都必須進行驗證,正確後纔算取得果位,否則必須持續修行,並再次進行驗證. 與初果須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擁有初果的三個特質(斷我見、斷疑見、斷戒禁取)之外,再加上薄“貪、嗔”的特點. 也就是說,二果聖者在修行的證得過程中,對世俗五欲生活(指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起了遠離的心,慾望從根本上減少了. ...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8d1b7337a7ebfe77691c585fee758efa | d9f43eb05f8056e4509a04e7a60cbcfd30e701d3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