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

ㄈㄛˊㄒㄧㄤˋ

fó xiàng

解釋

1.佛陀的造像。《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2.泛指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鑄、繪畫、刺繡。《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長安行事。」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佛像,是佛塑像或畫像的簡稱,通常形相皆以世尊為主體,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仍然各尊佛像的形體、容貌和姿儀皆祥和、寧靜、端祥、莊嚴. 早期的印度佛教,不雕刻或繪畫釋迦牟尼的面容;佛陀是用符號來象徵的,如法輪象徵佛的「說法」、菩提樹則是代表「成道佛」、足跡則象徵「遊行佛」. 佛教在印度時本來沒有藉由偶像或圖影表示釋尊 ;直至犍陀羅時期,大乘佛教開始流行,纔有佛像的形成 . 關於西元前二世紀為何沒有佛像的造作,谷響認為因佛陀相好莊嚴,不應以尋常人的型態看待;且《阿育王傳》卷2記載,弗那槃達(Puṇḍavardhana)尼乾陀(耆那教)弟子畫佛陀像令禮拜尼乾陀像,阿育王聞之大怒,於是將所有尼乾陀捕捉,加以屠殺,佛像也許因而被禁. 中國未經歷印度的造形像與否的衝突,直接接受釋迦牟尼畫作與塑像. 第一幅佛像由皇帝下令繪製,根據《高僧傳》的記載,東漢蔡愔攜西域釋迦像來中國,到洛陽後,漢明帝令畫工描繪. 中原本土建造佛像的最早記載是《三國志》笮融挪用所掌糧道大立佛寺,大造佛像,以浴佛施食招徠信徒 . 根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記》卷五,記載跋蹉國優塡王(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7c9ba690837e67f47f621018bf000ac d73af3931f0c527edb1e40a8b18aed0ccdf2516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