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chāo wǒ
此名詞出自於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及超我所構成。超我屬於理想的我,反映的是個人所內化的價值觀與理想,會約束個體行為要遵循道德原則,違背時則會產生罪惡感。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 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本我」(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 本我(id ,Es )是在無意識形態下的思想,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 它的能量是來自「最大的儲水池」(the great reservoir). 只有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 . 它是人最爲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libido) 等;此字爲弗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爲與生俱來的,亦爲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爲基礎而發展. 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 而不關心社會的規則,意爲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 它不能忍受任何挫折,就像一個被溺愛的小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 弗洛伊德認爲,享樂原則的影響...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e42b398bd481d58cbe25f47df3924d27 | d65f8fe766efaa30b2de128871871327eb1bf75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