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

ㄐㄩㄣㄊㄧㄢˊㄓˋ

jūn tián zhì

解釋

由於東漢末年戰亂頻仍,人民流離,戶口銳減,土地逐漸集中於少數大地主和權勢之家。北魏孝文帝為了制止地主強豪的兼併而實行「均田制」。即男夫十五歲以上受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又給桑田男夫一人二十畝,身終不還。其後北齊、隋、唐均沿用此制而稍有變革。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均田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土地制度,產生於北魏,北魏分裂出來的東魏西魏及繼之後的北齊、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襲了這一制度. 北魏的均田制和三長制結合頒行,打擊了地方世家大族的利益,限制了土地兼併,同時也壯大了以自耕農爲主的新興地主階級. 隨着地主經濟的發展壯大,新的土地兼併也隨之日益嚴重. 武周末年均田制形同虛設;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均田制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不過,這種制度在朝鮮中宗時卻又在趙光祖的建議下在朝鮮半島重新出現.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改革,依照漢人李安世之議,北魏孝文帝頒佈均田令是在北魏已實行的“計口授田制度”演變而來,由於戰爭造成北魏境內的大片無人區,土地荒蕪,世家大族兼併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十分混亂這一特殊情況下的北魏王朝而產生的. 北魏雖然沒有直接分割世家大族的土地,但通過三長制把他們的農奴傳化爲國家可以隨時徵調的自耕農,同時也限制了世家大族的進一步土地擴張. 隋唐之府兵制其實就是均田制下的寓兵於農,農民受田為國家當兵成為府兵,府兵要自備糧資,便減少了國家的養兵費用. 均田制更為隋唐稅制之根本,人民由政府處受田便有納稅的義務,隋唐時的租庸調...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79d319386b60ecfc09551f718512b90 d416b9ab5873f24756e08961293cb4a74d60b4b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