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師

ㄗㄨㄥ

zōng shī

解釋

受人崇拜景仰而可奉為典範的人。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宗師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崇拜景仰,尊以為師。《漢書.卷三○.藝文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後漢書.卷五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謝弼》:「中直方正,為鄉邑所宗師。」

2.為眾所尊崇的學者。《後漢書.卷三三.朱馮虞鄭周列傳.朱浮》:「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使孔聖之言傳而不絕。」唐.顏真卿〈尚書刑部侍郎孫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謂人文之宗師,國風之哲匠者矣!」

3.明、清時對提督學政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次年,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師來省錄遺,周進就錄了個貢監首卷。」

4.職官名。漢置,掌管訓導宗室子弟之事。《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晉書.卷五九.列傳.汝南王亮》:「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乃以亮為宗師,本官如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宗師一詞最早出自《莊子 大宗師》,“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也就是“道”,意爲開創、傳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師,簡稱大師、宗師. 對應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稱呼是上師(梵文गुरु,),又譯為古魯、咕嚕、師、上師、道師,意為教師或導師,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指導方向,教育他人的大師. 這個詞經常被當成宗教性名詞來使用. 在道教、儒家學派、武術流派中,經常用於尊稱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在印度教及錫克教中,指引你靈性發展的宗教導師都被稱為上師. 在藏傳佛教中也經常使用這個稱號,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對上師的一種尊稱. 藏語中的喇嘛對應到梵文的上師. 密宗僧侶常把傳授自己祕法或儀軌的上師,尊稱為阿闍梨. 宗師一詞最早出自《莊子 大宗師》,“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也就是“道”,意爲開創、傳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師. 莊子認爲自然和人是渾一的,人的生死變化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而他主張清心寂神,離形去智,忘卻生死,順應自然大道. 《大宗師》全文可以分爲九個部分. 第一部分至“是之謂真人”,虛擬一理想中的“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4eae834edf2a2c8afa471b6457fda6f d410f8f20b8506522195496a34d6a449fd4d4e3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