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徒

ㄕㄥㄊㄨˊ

shēng tú

解釋

學生。《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恂素好學,乃修鄉校,教生徒。」《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融每當講學,必設絳帳,前聚生徒,後陳聲妓,侍女環列左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 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 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羣島和日本列島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 ,發展併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個科舉共持續1300多年. 現代歐美或亞洲多數國家的公務員招考制度皆是參考科舉而來. 科舉制度起源於中國的隋代,秦代之前中國曾採用世襲制度取士. 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 《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 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 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 到了東周,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國君服務. 漢朝時封建制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 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民間人材. 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察舉制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制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043fd5238d8f28ef4fecd5abfd4295b d287d055b1664b1c1ed42db1114c3411103b6fe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