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七子

ㄏㄡˋㄑㄧㄗˇ

hòu qī zǐ

解釋

明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與徐中行等七人。他們繼承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世稱為「後七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後七子指的是1520年-1570年間,也就是明朝嘉靖-隆慶年間,主宰中國文壇的七位知名文學家. 與其相提並論的尚有前七子與嘉靖八才子. 後七子通常指的是明朝中期文壇的七位知名文學家,分別是: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以李攀龍與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除了文風相近,皆為崇尚古體之外,其文學核心也是王世貞:「秦漢以後無文矣,大歷以後書勿讀. 」所提出的復古風潮;而他們認為此間唯一例外的是唐朝的近體詩. 此風潮不但沿襲前七子的尊崇古風風格,在某程度上也貶低明朝當代人的各項文學成就.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前後七子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cb447145754a2dd28758bddc816aa0b d1b6650411cfbe179281b38042e36b261dc6a9f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