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

ㄊㄠˊㄨㄣˊ

táo wén

解釋

刻或印在陶器上的文字。原始社會末期的陶器已有刻畫符號,今日所見陶文,以戰國時期的數量為最多。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陶文或陶紋、陶符,為古中國人在陶器上刻畫的文字或符號,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郵陶文、朱書文字等. 一般認爲,陶文爲文字前身,是從無文字向有文字發展的一個階段,屬於尚未發展成熟的文字.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漢字,陶文歷史在夏朝之前,為公元前2,500年,距今4,500年,比商朝中期的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早約1,200年. 陶文有兩種:第一種是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雖然目前還不能確認這些文字具體是什麼含義,但已具有一種“標記”和“表號”的性質,被認爲是漢字的最早雛形;第二種是戰國時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幾個字,大多是印文,內容爲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語和年月等. 目前由於發現數量尚不夠多、暫時無法破譯、比較零散等原因,目前未可斷言其是否符合「文字定義」. 至2012年,已公佈的二里頭文化陶文己不少於64種. 除了二里頭遺址外,周邊具有地方邑落中心地位的遺址也有一定數量的二里頭文化陶文發現,如位於二里頭遺址南鄰的高崖,西面洛陽皁角樹、澠池鄭窯、陝縣西崖,東面鄭州大師姑,南面方...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5ca211b5b27cae20c4fddc23af8a01c ce788d4088b175d761f3162965832847be2e63c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