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mín sú
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例臺灣由於特殊地理環境及歷史背景,產生豐富多元的民俗特色。
人民百姓的風俗習慣與傳統,包含建築風格、日用器物形式等物質文化,以及民間故事、俚語、宗教儀式等非物質文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文明小史》第一回:「湖南永順府地方,毗連四川,苗漢雜處,民俗渾噩。」
民俗(Folklore)是一個特定羣體所呈現的文化,包括了該文化、次文化或是羣體的共同傳統. 民俗包括像敘事、諺語或是笑話等口傳傳統,也包括物質文化,從傳統建築風格到這個族羣特有的手工玩具等. 民俗也包括慶祝活動的儀式、形式等傳統,像是聖誕節、婚禮、民俗舞蹈及成年禮等. 其中的每一項,不論是個別來看或是整合其中幾項,都屬於是. 民俗包括這些儀式文物,也包括這些儀式文物從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或是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過程. 民俗一般不會在正式的學校環境下教授,也不會以美術的角度進行研究. 民俗多半是由半正式的方式,由一些人傳遞給其他人,方式可能是透過口頭說明或是實際示範. 有關民俗的學術研究稱為民俗學. “民俗”一詞的源頭“Folklore”一詞是英國作家託馬斯·威廉在1846年創造的.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民俗研究興起於五四時期,最初“民”指所有中國人民,中山大學1928年創辦《民俗週刊》(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民間文藝》),在發刊詞中指出“民”代表的應該是平民. 1983年5月,中國民俗學會在北京成立,理事長鐘敬文又強調民俗“不僅限於哪一個階級”. 具體到“俗”上,民俗學歷史上...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163cbb267e055e35753decae8d3c31ec | ce6decb6259107a6a11f1c45e7d24dcee2736abe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