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9 24

ㄑㄩˇ

解釋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參見「齒」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齒(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於拉丁文的「腐爛 」),俗稱蛀牙,指牙齒因細菌活動而造成分解的現象. 常見的齒菌種是乳酸鏈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與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革蘭氏陽性好氧菌 ,它們代謝醣類後會產生能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 齒時會呈現黃色到黑色之間的不同顏色 ,其症狀包含疼痛與進食困難 ,併發症包含、與形成牙齒膿腫 . 人類學的許多證據顯示原始人很少齒,但在一萬年前農業革命之後多數人類逐漸以富含澱粉(屬多醣)的穀物為主食,齒好發率遽增 . 由於人類的牙釉質無法再生、牙本質再生緩慢,清潔不佳的牙齒容易讓牙菌持續蠶食,最終侵犯到牙髓. 牙髓腔幾近封閉空間,一旦被牙菌感染,發炎跟組織浮腫會阻塞僅0.1公釐寬的根尖根管,切斷來自根尖外微血管的養分或藥物;因此若齒嚴重到牙髓發炎,既難以用手術疏通細微的根尖根管,也無法讓抗生素的藥力傳遞到牙髓,通常就只剩去除整個牙髓組織一途(根管治療). 造成齒的細菌會經由分解牙齒表面的食物殘...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acd286b0a7a98341290497edfdbfc16 ce2f255a90de9a421cd1aafcbd18775e2833f79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