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

ㄔㄥㄅㄚˋ

chēng bà

解釋

1.憑恃武力或權勢壓倒別人,而取得領導地位。春秋時代,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而稱霸中原。

2.實力堅強,比賽獲得優勝。最近幾屆世界少棒賽都由中華隊稱霸

相似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倚恃權勢、武力壓倒他人,而居於領導地位。如:「稱霸一方」、「稱霸中原」。也作「稱伯」。

2.實力特強,比賽獲得優勝。如:「最近幾屆亞洲杯捧球錦標賽,都由中華隊稱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的五個諸侯. 其說首見於《左傳》 . 該詞常與戰國七雄並稱. 目前說法有兩種主流: #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可記為:齊晉秦宋楚) ; #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可記為:齊晉楚吳越) . “霸”、「霸主」,在先秦古籍,與代表長者的“伯”實為同字. 就像「伯」是指家族中的長子一樣,「霸」意指諸侯中的長者,即諸侯之領袖 . 在中國春秋時代,「霸」是強大諸侯國君主的頭銜,並無現代的“蠻橫無理”的含義. 春秋五霸,在古籍往往也寫作“五伯”或“五侯伯”. 霸主的職責: *尊王攘夷(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 *禁抑篡弒 *制裁兼併 後世士人研究帝王稱霸的方法,稱霸道,與王道相對.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公認的霸主是齊桓公,他是周朝第一大非宗室諸侯國齊國的國君,藉助名臣管仲的輔佐,多次舉行諸侯會盟,救援被戎狄進攻的衛國、邢國,壓制北進中原的楚國,並調解周王室的繼承危機,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稱. 齊桓公舉行的諸侯會盟,周天子的代表經常出席,爲齊國的霸主地位帶來了合法性. 五霸究竟指...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653a3c7b982ceb05c9b0bc5e71f7e75 ccef350e1f3951997c5120ce8198378f8adc50a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