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旦

ㄧˋㄉㄢˋ

yì dàn

解釋

以表演歌舞為職業的女性。參見「藝妓」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藝旦 ,又作藝妲,為臺灣清治時期至二戰結束期間的女性行業,藝妓的一種,主要集中於臺南府城和臺北大稻埕,後者當地更流傳著「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等俗語. 類似於歌舞妓或歌姬等,於宴飲時陪侍在側或進行歌舞表演. 藝旦起源於清治同治年間的臺北,一般民間有著「養苗媳」的習俗,而聲色行業則有著類似唐山揚州的「養瘦馬」行為 ,即將家室貧窮的小女孩買下調教,讓她讀書識字並學習彈唱與吟詩,待其長成後便賣做妓女. 進入日治時期後,官方規定藝旦需要經過考試並取得「鑑札」纔能夠執業. 日治時期,小藝旦在接受完由臺灣總督府所推行的六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後,開始拜師學藝,學習北管、南管、亂彈、京劇等各式戲劇及樂曲的表演. 除了歌唱,藝旦尚須具備彈奏琵琶的能力;作家蘇東嶽曾撰詩形容體型嬌小的藝旦,抱擁琵琶練習自彈自唱的情形 . 除此之外,為了對所表演的詞句與對白能夠十分地精熟,藝旦也需要前往私塾讀書,接受漢文及詩詞的訓練. 藝旦的工作內容十分多樣,並非輕易賺取皮肉之財的賣藝職業女性. 她們在宴會上陪侍客人、彈琴奏樂、劃酒拳、吟詩作對,並以各自的技藝與應酬手段彼此競...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1f51c1317ebef0ad244b0e967d7be9c cccaab255bc07e5c88726cf23b9cf1f762de7a5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