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

ㄉㄚˇㄗㄨㄛˋ

dǎ zuò

解釋

僧道的一種修行方法。即閉目盤腿靜坐、調整呼吸、排除雜念。這位師父正在打坐,我們不應高聲喧譁。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僧尼、道士盤腿靜坐,使心入定,稱為「打坐」。《西遊記》第九回:「正當打坐參禪,忽聞得小兒啼哭之聲,一時心動,急到江邊觀看。」《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在這邊廂讀書,老和尚在那邊打坐,每晚要到三更天。」也稱為「打禪」。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坐禪(梵語:pratisaṃlāna, pratisaṃlayana;巴利語:paṭisallānā, paṭisallīna) ,又稱禪坐、打坐、靜坐、燕坐或宴坐,是指在靜室內以坐姿禪修,源起於印度瑜伽. 步行走動禪修叫作行禪、經行(梵語:caṅkramati;巴利語:caṅkamati). 禪修的坐姿有很多,其中最受尊崇的是七支坐法. 傳入中國之後,道教及儒教也將坐禪列為自我修練方法之一. 坐禪是靜坐、獨處禪修的意思 ,pratisaṃlāna/paṭisallānā或又譯為宴坐、燕坐、獨一靜處、禪思 、禪定 、禪. 佛陀成道時,於菩提樹下端坐靜思,其後又在阿踰波羅樹(ajapāla)下七天、目真鄰陀樹(mucilinda)下七天、羅闍耶恆那樹(rājāvatana)下七天端坐思惟,這是佛教坐禪之始. 又,經藏中記載佛陀成道後,會在白日坐禪,傍晚用功完畢,從靜室出來,接著在屋外陰影處經行 . 菩提達摩東渡後,禪宗漸興,專以修禪為悟道要法,提倡二入四行,壁觀安心. 此外,僧叡、慧遠、智顗等皆勸人坐禪 . 以坐禪為名稱的著作,例如: * 《坐禪三昧經》,鳩摩羅什譯,抄集、僧伽...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34b150d2e564653b0429112965b6399 c9d0344ea8639accf2daaaacae3876ebd466a75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