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

ㄔㄨㄣㄑㄧㄡㄅㄧˇㄈㄚˇ

chūn qiū bǐ fǎ

解釋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故後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如:「這篇文章並沒有春秋筆法,只是記錄事實而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春秋筆法,又稱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指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透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彙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 原意是指由後世人嚴格查定前人,看誰是極惡之人、誰尊敬當朝,即所謂「善惡自有歷史證明」 . 當下,春秋筆法則指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 孔子於西元前480年左右編纂《春秋》(也有人認爲並非孔子著作) . 孔子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 到後世別人寫「春秋三傳」(《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三種註釋書,將本來僅是年表之《春秋》所傳達之各種事件,加上「此人行為正確」、「此人結果不當,是不好的」等嚴格批判,決定善惡 . 作者爲了闡述孔子的思想,撰寫了專門的著作以解釋《春秋》的內在涵義,特別是其中涉及禮的一些細節. 然後,由於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筆法」一語便開始有「誰是極惡之人,或是尊敬朝廷,由後世人們嚴格查定」之意思 . 這種做法稱爲微言大義 或者春秋筆法,受到中國古代的傳統所褒揚. 宋歐陽修組織編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大量運用春秋筆法. 錢大昕雲:“《春秋》,褒貶善惡之書也. ”朱熹...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be155db68f15be13f9ce4bfdce66386 c9b765e623a32dbe9b4baa0e93378e71df50e32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