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應

ㄊㄧㄢㄖㄣˊㄍㄢˇㄧㄥˋ

tiān rén gǎn yìng

解釋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天人感應學說是中國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爲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 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洪範》.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 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 作為非人格、類似宇宙根本法則,天意會具體顯示於種種自然現象中 . 董仲舒把“天”人格化,認爲天是有意志的,能夠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爲“百神之大君”. 自然界的一切規律,以及人類的人事變化都是“天”所決定的. 而人的生理構造,思想、感情、道德品質也是“天”按照自己的特點塑造的,人是爲了體現天意被創造出來的. 進一步,董仲舒認爲君主是天的代表,受命於天. 當天子行王道、施善政時,自然就會表現得風調雨順,四季分明,一切變化順暢 . 尤其是當新天子誕生或好天子出現時,天會顯現龍鳳麒麟等想像中動物等祥瑞來表示嘉許 . 天現祥瑞是在表彰帝王;災異則是譴責之意,而施政過失是產生災異之根本原因. 當天子背離王道施行惡政時,天就會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示警,進而予以懲戒 . 中國天人感應說獨特於其結合...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2dd0cfc35fcdf5f5c3e74fdf9a6e77a c603868c76ee3e2fa434c167b5a60ffa1d089f5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