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14 17

ㄒㄩㄢ

xuān

解釋

(一)之又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塤(現代標準漢語:xūn/ㄒㄩㄣ;粵語:hyun¹)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吹奏樂器,距今有7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稱樂是“德者之音”. 可能是中國先民爲模仿鳥獸叫聲以誘捕獵物而發明,並隨着文化進步而發展爲樂器. 其大小、顏色、紋飾、音域各異,部份的形狀與陶笛類似,但沒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轉動以改變音調. 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約有七千年的歷史,音色樸拙抱素獨爲地籟,被認爲是樂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籟的. 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被認為最原始的陶出土於河姆渡遺址和仰韶遺址,均只有吹孔,而無音孔. 文獻記載,夏代的有3個音孔,可吹出4聲音列. 商代的有陶製、石制和骨制,多數爲平底卵形. 戰國時期的可有5個音孔,多數為平底卵形 . 秦漢以後,主要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現代的中國增加到了8至11個音孔. 取純淨、不帶砂石雜質的黏土,將黏土加上清水,反覆絞拌揉揣,和成軟硬適中的泥塊,經捏坯、整形、開孔、磨光和煅燒即成塤. 一般孔數為八孔與十孔,常見形狀為梨形、筆筒型. 除了傳統的卵形,還有葫蘆、握、鴛鴦、子母、牛頭等多種類型.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ㄒㄩㄣ

xūn

解釋

樂器名。一種古代吹奏樂器。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不一,吹孔在頂端,雙手捧著吹。材質有石製、骨製、象牙、陶製等,而以陶製為主。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樂器名,吹管樂器。新石器時代已出土,形狀有橢圓形、管狀、魚形、蛙形、圓形等形狀不一,且音孔數多為一至五。今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不一,吹孔在頂端,音孔數多為八至十一,雙手捧之而吹。以陶製為主,亦有石製、骨製,相傳為伏羲所創。《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仲氏吹篪。」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07815bfc22378eaed9b66c11d4f2cfb c5cea4d6b23fab3a487c85665fe7be3c129cc4c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