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

ㄏㄨˊㄐㄧㄚ

hú jiā

解釋

樂器名,吹管樂器。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一帶,是漢、魏鼓吹樂中的主要樂器。因最初為胡人捲蘆葉吹之以作樂,故稱為「胡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胡笳是一種流傳於亞洲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樂器,其真實面貌存疑,大致是一種蘆葦管做成的直管吹奏樂器,接近觱篥,甚至有可能是同名的多種樂器. 世傳蔡文姬據胡笳聲創作出了樂府詩及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蒙古族傳統音樂》,胡笳即蒙古樂器冒頓潮爾,此說與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所說的“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相符. 冒頓潮爾是用紅松、竹管或阿勒泰地區特有的“扎拉特草”的莖做成的空管,長約60釐米,粗細不定. 正面三個音孔,反面偶有一孔,無哨片,以舌尖控制風門.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哈薩克族傳統音樂》中還提及了另一種類似樂器斯布孜額. 斯布孜額以葦莖或木頭為材,外纏羊腸以防裂,長約50釐米,直徑1.5釐米,無哨片,有三至五個按孔. 在吹奏時喉音與管音同時作用,音域跨兩個八度. 這種樂器可能也是胡笳遺制. 此外圖瓦人人的樂器蘇吾爾(或蘇爾)和斯布孜額很像,可能來源相同. 《白氏六帖事類集》認為胡笳者是張博望從西域傳入的. 《太平御覽》引 《蔡琰別傳》說:“笳者,胡人卷蘆葉吹之以作樂也,胡謂曰胡笳”. 陳暘《樂書》說胡笳可能和觱篥很像:“觱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5aa87de44f9d559be852b4c7e90ee12 c515edb6f53aaa88795bcaa6d455536e1a6b8c6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