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tī hóng
一種雕漆。古代雕漆依漆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用紅色堆漆所刻成的就稱為「剔紅」。明代雕漆中以剔紅漆器最著稱,故剔紅也漸用作雕漆的別稱。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四.畿輔.廟市日期》:「其他剔紅填漆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尤為精好,往時所索甚微,今其價十倍矣。」
剔紅為東亞漆器製作工藝,是雕漆中最盛行的一類,又名“雕紅漆”或“紅雕漆”. 其技法於唐代就具相當規模,成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清兩代,南北很多流派都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剔紅技巧. 明代漆藝大匠黃成在《髹飾錄·坤集·雕鏤第十·剔紅》中記載:「剔紅,即雕紅漆也. ……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 」清末國力衰頹,很多漆藝流派無力負擔剔紅所需的成本,不斷萎縮. 剔紅做法是先將金銀錫木等材質作胎,在胎骨上層層髹塗紅漆,少則八九十層,多則一二百層,待積累至相當厚度,在底漆半乾時,描繪畫稿,再「剔」掉部分紅漆,形成圖案 . 剔紅漆器無須通體朱紅,凡是圖案雕刻部份保持紅色的,即可歸入剔紅器. 唐代將黃色底漆的剔紅稱為「陷地黃錦」,北京故宮收藏有元代的黃底剔紅圓盤 . 此工法來源甚早,惟至今因年代久遠,完整技藝已接近失傳. 以臺灣為例,1960年代-1970年代尚有知名藝術家賴高山發表,除此少見. 日本有相似概念堆朱,但是實際上包含2種不同工藝:一種與剔紅相同,依靠雕刻成型;另一種是將半流動的油漆膏注入模具,利用外範輔助成型. 中國將後者另稱作堆漆. * 李萼:《中國文化概論》,...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fa72ba0fbbd3f7ac47371284964776e3 | c48cf406576783795ff3d8725f19caa5d7f0ab73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