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論

ㄔㄡˊㄍㄨㄛˊㄌㄨㄣˋ

chóu guó lùn

解釋

蜀漢之末,軍旅數出,譙周等以為百姓彫敝,無利於國,著〈仇國論〉譏之,後周卒勸後主降於魏師。見《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仇國論由三國時代蜀漢中散大夫譙周於257年所作,是一篇反對姜維窮兵黷武、發動連年北伐的文章. 這篇文章也被視為益州本土人士對蜀漢外來統治集團的反抗. 諸葛亮、蔣琬、費禕相繼去世後,姜維長期北伐,國內民生凋敝,譙周看不慣姜維連年北伐的作法而反抗姜維等人的北伐行動. 在257年,魏國將領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昭,姜維趁機出兵秦川,率領數萬大軍往駱谷挺進,譙周與尚書令陳祗討論其出兵的利害與得失,譙周主要怪責姜維未學會忍讓而「師旅數出」造成「百姓彫瘁」. 後將其論點記錄下來,便是《仇國論》. 小說三國演義的第112回也有提到譙周寫作仇國論,反對姜維北伐的事. 《仇國論》中,譙周舉了兩個虛構的國家「因餘」和「肇建」為例子,因餘是小國,肇建是大國,兩國世為仇敵,因餘國人高賢卿問伏愚子,身為小國在面對大國時該使用什麼戰略,伏愚子舉周文王與勾踐為例子,說明與民休養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勝利,高賢卿又問:「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和項羽約定以鴻溝為界,互不侵犯,當項羽返回時,張良認為如果人民安定下來就不會再想變動,說服劉邦追擊項羽,最後取得了勝利,又怎麼一定要用周文王的那套方法呢?現在肇...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2b52dd6154115cee78bacb6230c9dca c32db11059b4a9cb91549a1f7001f9234d9d998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