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

ㄧㄤˇㄕㄠˊㄨㄣˊㄏㄨㄚˋ

yǎng sháo wén huà

解釋

中國大陸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距今約五千至七千年,分布於中原和甘肅一帶。最早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故稱為「仰韶文化」。又因出土的陶器表面光滑,有紅、黑色彩紋,故也稱為「彩陶文化」。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西至河湟,北至河套,東至太行山−豫東,南至淮河–漢水流域 ,以關中豫西晉南地區為中心的廣大區域. 1922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門峽地區的仰韶村發現,這一發現成爲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的起始點. 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 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仰韶村遺址. 但有趣的是,仰韶遺址本身不再被認爲是該文化的典型遺址,不過仰韶文化的名稱卻被保留了下來. 安特生的發現是中瑞雙方的考古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各持一半發掘品,研究結果需發表於中國的學刊《中國古生物志》. 瑞方所保管的發掘品現收藏展出於東方博物館,歸還中方的另一半發掘品在二戰期間遺失. 1918年進行恐龍化石調查的瑞典地質學者安特生偶然在洛陽市西邊,也就是在河南三門峽地區的仰韶村黃河河岸附近挖到後來被稱為彩陶的陶器. 1921年10月,在中國政府的許可下,安特生與袁復禮等學者到仰韶村,進行了36天的正式考古發掘,共開挖17處發掘點,出土大...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8433885c78b12aa5d4cf9eac7fa9de5 c302958d40670bee0d8c1711621aeee50409ba4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