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山石窟

ㄊㄧㄢㄌㄨㄥˊㄕㄢㄕˊㄎㄨ

tiān lóng shān shí kū

解釋

中國古代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龍山。石窟分為東西兩峰,為東魏至唐代所創建。石雕造像體態生動,風格細緻,但曾遭受盜劫破壞,雕像完整者不多。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太原西側的天龍山山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天龍山石窟始鑿於北魏末至東魏 . 其爲北齊佛教文化的代表. 自北齊文宣帝的佛岩石窟寺、孝昭帝天龍石窟寺開始,歷代王朝在此營造石窟寺. 此處共有21窟,以漫山閣及九連洞著稱 . 有北齊、隋、唐的佛教建築風格,反映了佛教藝術在以上朝代更替中的變化 . 20世紀20年代,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在天龍山石窟進行大規模盜鑿,造成石窟中大部分的佛首被盜運境外,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爲慘烈. 2020年,日本一家拍賣行擬拍賣一尊“唐 天龍山石雕佛頭”,經鑑定爲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 中國國家文物局啓動追索機制,經多方協調,成功將該佛首索回,成爲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中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也是2020年迴歸中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 該佛首還在2021年央視春晚中亮相. * 芝加哥大學天龍山石窟項目網站...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f89ec860dc360fc2bd41b0604492b16 c05bacd6324591c2dbe7902dd69bf5088b91a5a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