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典

ㄏㄨㄟˋㄉㄧㄢˇ

huì diǎn

解釋

專記一代法典政制的書。如《明會典》、《清會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會典之名始見於明代,意思是“典章會要”. 會典是大多屬當代官修斷代式政書,會典與會要最大的差異是:會要以“職官”為綱,記錄中央與地方官職制度沿革;會典着重記述法令典章,而不詳備史實. 現存的會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會典》、《清會典》. 歷代第一部會典為《唐六典》,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分為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個部分編成,故稱《唐六典》,並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撰成三十卷. 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修《大清會典》,又稱《康熙會典》,凡162卷,形式上仿《大明會典》,到了雍正、乾隆、嘉慶和光緒年間曾四次重修. *會要...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10ff4dca750194d502274cdc6a34b19 c045cbf90339cb3b486e5326d8a481b17cec1a11
什麼是雜湊